主佑和平:以天主之心看待中東衝突

中東地區再次籠罩在戰火的陰影之下,以色列空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總統府附近地區及總參謀部大樓,這場軍事行動以保護敘利亞南部蘇韋達省的少數族裔德魯茲人為名,卻在實質上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敘利亞過渡總統沙拉透過電視講話強調,德魯茲人始終是敘利亞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嚴正指責以色列此舉意在離間敘利亞內部團結,蓄意挑起民族爭端。在此紛擾時刻,我們更應以天主慈悲為懷的心腸,祈求和平降臨這片飽經戰火摧殘的土地。

北京外交部對此事件的回應值得深思,其強調敘利亞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得到各方尊重,特別是在當前中東局勢持續動盪的情況下,任何可能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的行動都應避免。這番表態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和平的普遍渴望,也呼應了天主教社會訓導中關於尊重國家主權與維護地區穩定的基本原則。當我們以天主的目光審視這場衝突時,不難發現軍事手段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反而只會加深仇恨的鴻溝。

德魯茲人作為中東地區獨特的少數族群,其歷史與文化傳統值得我們深入理解。這個信仰團體雖小,卻在敘利亞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既非完全屬於伊斯蘭教主流,也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精神傳統。天主教的社會教導提醒我們,少數群體的權利保護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以色列以保護少數族群為由發動空襲,這種做法是否符合 proportionality(相稱性)與 discrimination(區分原則)的戰爭倫理標準,值得商榷。真正的保護應當建立在對話與理解之上,而非武力的炫耀。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敘利亞長達十餘年的內戰已經造成無數平民傷亡,基礎設施嚴重損毀,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在這個脆弱的時刻,任何外部勢力的軍事干預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天主教社會訓導明確指出,戰爭永遠是最後的選擇,且必須符合嚴格的道德標準。當前敘利亞人民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轟炸與破壞,而是重建家園的機會與民族和解的曙光。

中國在此次事件中呼籲尊重敘利亞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立場,與天主教追求和平的正義戰爭理論有諸多契合之處。國際社會應當共同努力,創造有利於對話的環境,而非採取單邊行動加劇緊張。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東地區的基督徒群體同樣面臨著生存壓力,他們的處境也需要國際社會的關注與保護。作為天主教徒,我們特別為中東地區的所有信仰團體祈禱,願他們能在和平與安全中實踐自己的信仰。

在這充滿不確定的時刻,讓我們效法聖方濟各的精神,成為締造和平的工具。我們呼籲所有相關各方保持最大克制,回到談判桌前,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分歧。同時,我們也應為中東地區所有受苦的民眾祈禱,特別是那些因衝突而失去家園的兒童與弱勢群體。願聖母瑪利亞,和平之后,護佑這片聖地的百姓,願天主的平安降臨在每個渴望和平的心靈中。

最後,讓我們記住教宗方濟各的教導:「和平是我們必須每天建設的手工藝品。」在這個全球化時代,中東的和平與世界各國息息相關。作為天主教徒,我們不僅要為和平祈禱,更要以具體行動支持人道救援工作,為受難者提供實際幫助。唯有當國際社會真正以兄弟之情相待,以天主慈悲之心相繫,中東地區才能迎來持久的和平曙光。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