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香港虛擬資產監管新紀元:解構「A-S-P-I-Re」韌性路線圖》
證監會於2023年10月提出的「A-S-P-I-Re」路線圖,標誌著監管哲學從被動合規向主動生態建構的歷史性轉變。此框架誕生於全球虛擬資產市場劇烈震盪之際(2022年Luna/Terra崩盤引發1.5萬億美元市值蒸發),旨在回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香港「加密風險傳導效應」的預警。 […]
數字說真話:香港經濟的結構性挑戰
2025年第一季香港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3.1%,較2024年第四季的2.5%加速,創五個季度新高。然而,此增長主要由外部需求驅動: […]


從垃圾圍城到垃圾爭奪戰:中國固廢處理產業的技術與全球突圍
當年那些觸目驚心的畫面——烏黑發臭的污水邊飲水的牛羊、漫天飛舞的塑料袋、源源不斷傾倒垃圾的卡車隊——如今已成為中國環保產業發展史上的註腳。 […]
中學派位結果揭曉:家長陪伴子女跨越升學關卡
2025年7月8日,香港小學升中派位結果即將揭曉,這個日子對數萬個家庭 […]
賭場的數學霸權:凱利公式的終極解密
表面公平的賭局往往暗藏殺機。以最基礎的猜硬幣遊戲為例,莊家僅需在賠率中抽取2%的「流水佣金」,便足以在數學層面立於不敗之地。伯努利的大數法則在此顯現其猙獰面目:當獨立重複實驗次數趨於無限時,莊家的預期收益將嚴格收斂於0.02a(a為總下注額)。這意味著即便賭徒擁有50%的勝率,只要持續賭博,其資產曲線必然服從「失敗定理」 […]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戰略部署
人民幣國際化已從單純的市場驅動轉向戰略引導的發展階段。在全球化面臨重構的背景下,這種布局不僅是金融防禦的需要,更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實踐。香港憑藉其獨特的制度優勢和市場經驗,在這個歷史性進程中擔當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
後AI時代的兒童發展路徑:在技術革命中重塑教育本質
傳統教育強調的知識記憶與重複運算,正迅速被AI超越。史丹佛大學長期追蹤研究發現,能夠熟練使用AI工具的學生,在標準化考試中的表現平均提升23%,但原創思考能力卻下降15%。這種悖論揭示未來教育的核心矛盾——如何讓人類在利用AI的同時保持思維的獨立性。 […]
最新文章
《香港虛擬資產監管新紀元:解構「A-S-P-I-Re」韌性路線圖》
證監會於2023年10月提出的「A-S-P-I-Re」路線圖,標誌著監管哲學從被動合規向主動生態建構的歷史性轉變。此框架誕生於全球虛擬資產市場劇烈震盪之際(2022年Luna/Terra崩盤引發1.5萬億美元市值蒸發),旨在回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香港「加密風險傳導效應」的預警。 […]
香港港式早餐三膽特色麵類:火腿通粉、沙嗲牛肉麵與雪菜肉絲米的文化意涵
傳統港式早餐麵食正面臨轉型。部分茶餐廳開始提供少鹽版雪菜肉絲,或以新鮮牛肉取代醃製肉類;亦有店家嘗試在通粉中加入蔬菜丁,平衡營養結構。然而,無論如何調整,這些料理的核心魅力始終未變——它們不僅是果腹之物,更是香港人面對生活壓力的溫柔抵抗。 […]
新加坡第二季GDP增長超預期之經濟分析與前景展望
新加坡貿易及工業部(MTI)於2025年7月14日公布第二季國內生產總 […]
數字說真話:香港經濟的結構性挑戰
2025年第一季香港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3.1%,較2024年第四季的2.5%加速,創五個季度新高。然而,此增長主要由外部需求驅動: […]
日本經濟的轉折時刻:通脹重臨與投資佈局的新時代
日本經濟正迎來三十年來最關鍵的結構性轉變。2025年5月核心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3.7%,創下2023年1月以來最快增速,這一數據不僅超越市場預期,更較4月的3.5%進一步攀升。 […]
Osteria Marzia: A Coastal Italian Oasis in Wan Chai’s Culinary Landscape
For those seeking a taste of Italy’s soul without leaving Wan Chai, Osteria Marzia is not just a meal—it’s a culinary postcard from the Mediterranean, stamped with authenticity and served with unpretentious grace. […]
香港零售業現況分析:2025年上半年品牌結業潮的經濟意涵
2025年上半年的香港商業環境持續面臨挑戰,各類品牌相繼結束營業的現象,呈現出跨行業、跨階層的普遍性特徵。從跨國連鎖集團到本土老字號,從高端消費到日常服務,這場結業潮已不僅是週期性調整,而是反映香港經濟深層次結構轉變的重要指標。 […]
衍生權證與牛熊證的市場應用策略分析
專業投資者往往採用混合策略:在趨勢初現階段配置牛熊證捕捉單邊行情,當波動率升至歷史高位時轉倉至認股證,利用IV擴張獲利。這種動態調整需要嚴格的風險管理框架,通常單一衍生工具持倉不超過組合市值的5%,並始終保持對發行商信貸風險的警惕。理解這兩種工具的細微差異,方能在波動市中把握獲利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