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匯觸發弱方兌換保證的背景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於2024年8月5日紐約交易時段收市後,再度因港元匯率觸發7.85的「弱方兌換保證」而承接64.29億港元沽盤。此舉導致銀行體系總結餘於8月6日降至724.61億港元。這是繼8月1日承接35.33億港元後,短期內第二次干預市場。自6月以來,金管局已九度入市承接港元沽盤,累計規模達1,010.9億港元,相當於5月流入熱錢的78%。此現象反映港元匯率正面臨顯著壓力,市場對聯繫匯率制度的穩定性再度關注。
港元由強轉弱的市場動因
2024年5月初,港元匯率多次觸發7.75的「強方兌換保證」,促使金管局向市場注入1,294億港元流動性。然而,僅兩個月後,港匯迅速轉弱並觸發弱方兌換保證,此種短期內由強轉弱的現象在過往較為罕見。主要成因在於港美息差擴大的影響。美國聯邦儲備局自2023年以來持續加息,聯邦基金利率已升至5.25%-5.5%,而香港最優惠利率(P息)僅上調至5.875%,導致套息交易活躍。投資者借入低息港元兌換高息美元,從中獲利,從而加大港元貶值壓力。
聯繫匯率機制的運作與金管局角色
香港自1983年實施聯繫匯率制度,將港元與美元掛鉤於7.75至7.85的區間。當港匯觸及強方或弱方保證時,金管局會自動進行市場操作,以維持匯率穩定。此次金管局多次承接港元沽盤,正是該機制的正常運作。然而,銀行體系總結餘由5月的逾1,500億港元降至目前的724.61億港元,流動性收緊可能推高本地利率,進而影響借貸成本與經濟活動。
值得留意的是,儘管金管局近期頻繁入市,但香港外匯儲備仍保持充裕。截至2024年7月底,香港官方外匯儲備資產達4,173億美元,相當於港元貨幣基礎的1.7倍,足以應對潛在的資金外流風險。此數據顯示聯繫匯率制度具備足夠的防禦能力,短期市場波動並未對其穩定性構成實質威脅。
市場對未來港元走勢的預期
分析師普遍認為,港元匯率短期內仍將受制於港美息差。若美國聯儲局維持高利率政策,而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持續下降,港元同業拆息(HIBOR)可能進一步上升,縮窄與美元利率的差距,從而減輕港匯下行壓力。根據彭博數據,1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為 0.93%,3個月HIBOR為 1.58%,6個月HIBOR為 2.16%,反映市場流動性逐步收緊。
另一方面,中國內地經濟復甦進程亦會影響港元走勢。若內地推出更強力的刺激政策,帶動港股反彈,資金或重新流入香港市場,緩解港匯弱勢。然而,目前全球經濟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及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歧,均可能加劇港元波動。
聯繫匯率制度仍具韌性
綜上所述,近期港元匯率波動主要受港美息差及市場情緒影響,屬聯繫匯率機制下的正常現象。金管局的適時干預有效維持匯率穩定,而充裕的外匯儲備亦為制度提供堅實後盾。儘管短期內港元可能繼續面臨壓力,但香港金融體系具備足夠緩衝應對挑戰。長期而言,聯繫匯率制度的穩定性仍值得信賴,惟市場需密切關注利率走勢及資金流向變化。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