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策支持與監管突破
2025年全球核能政策迎來重大轉折,世界銀行解除長達12年的核能融資禁令,重新支持核能項目,重點包括SMR技術發展,並計劃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合作確保安全標準。此舉大幅改善SMR的融資環境,尤其對新興市場國家更具吸引力。美國《降低通膨法案》提供核能稅收抵免,歐盟將核能納入永續金融分類標準,允許綠色融資流入SMR項目。中國則透過《能源法》確立「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能」方針,並加速推進「玲龍一號」等SMR示範工程,目標2026年投入商運。

英國政府投資2.15億英鎊支持Rolls-Royce的SMR計畫,目標2030年代初期部署首批機組。俄羅斯已與烏茲别克斯坦簽署首個陸上SMR出口協議,並推動海上浮動堆技術,顯示SMR的地緣戰略價值。IAEA統計,全球現有80多種SMR設計,其中70%採用一體化壓水堆技術,技術路線趨向成熟。
商業化進程與市場潛力
SMR的商業化進程正在加速。NuScale Power(NYSE: SMR)成為全球首家獲得美國核管會(NRC)完全設計認證的SMR開發商,其VOYGR模組化反應堆預計2029年投入商用。中國的「玲龍一號」(ACP100)已進入系統安裝階段,預計2026年建成,成為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組化小堆。
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40年SMR市場規模可能突破1,500億美元,占全球核電容量的10%。IEA更預估,在政策支持下,SMR累計投資額到2050年可能達6,700億美元11。主要應用場景包括:
- 數據中心供電:Google、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已與SMR企業簽訂購電協議,以滿足AI算力需求。
- 燃煤電廠替代:美國能源部評估數百座退役煤電廠可改造為SMR電站,中國也積極研究相關技術。
- 區域供熱與工業蒸汽:中國北方地區計劃以SMR替代化石能源供暖,目標2060年替代110億平方米供暖需求。
中長期投資風險與機會
機會面
- 政策紅利持續:全球31國簽署《三倍核能宣言》,承諾2050年前核電裝機增至2020年的3倍,SMR將成關鍵實現途徑。
- 科技巨頭需求驅動:AI與數據中心用電激增,微軟、亞馬遜等企業簽訂長期核電採購協議,穩定現金流降低融資風險。
- 成本下降趨勢:目前SMR單位建造成本約為大型核電的2倍,但隨模組化量產,IEA預測2040年前成本可降至與離岸風電相當。
風險面
- 技術驗證週期長:NuScale取得NRC認證耗時15年,目前全球僅俄羅斯KLT-40S和中國HTR-PM等少數SMR投入商轉。
- 燃料供應瓶頸:多數SMR需高濃縮低豐度鈾(HALEU),目前95%產能依賴俄羅斯,地緣風險高。
- 社會接受度挑戰:福島事故陰影仍在,需強化公眾溝通,強調SMR被動冷卻等安全設計。
SMR技術正處於商業化臨界點,政策支持、能源轉型需求與科技巨頭採購形成強勁成長動能。中長期投資者可關注:
- 領先技術企業:如NuScale Power(SMR.US)、Rolls-Royce SMR及中國中核集團等具實質進展的公司。
- 產業鏈關鍵環節:鈾礦供應商(如Cameco)、核燃料加工及模組化建造服務商。
- 新興應用市場:數據中心、工業園區專案開發商及核能製氫等創新商業模式。
我在5月時所做的小型核電技術分析,當時SMR股價對比今日已經上漲了一倍。對於中長期的投資策略而言,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投資者可以持續關注未來核能和相關科技發展對電力需求的分析,並繼續觀察這一領域對電力供需的影響,以貫徹中長期之策略。如果大家想睇返我在5月份對於SMR的文章分析,請點擊以下連結。
全球用電需求激增下的新興投資方向:小型核電技術的崛起
本文純屬業務分析教學進行推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存在不確定性,讀者應自行判斷並做好風險管理。股市波動存在風險,投資決策需謹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建議您於實際交易前,諮詢專業財務顧問或進行獨立判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