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開幕盛況與參展商預期
第三十四屆香港書展於2025年7月16日上午10時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正式揭幕,展期將持續至7月22日,為期七天。開幕當日清晨,會展中心外已出現排隊人龍,眾多書迷提前抵達等候入場,展現香港市民對閱讀文化的熱情。參展多年的三聯書店負責人表示,今年精選逾千本各類書籍參展,包括文學作品、學術專著及生活實用書籍,預期人流與營業額可維持往年水平。
該負責人進一步指出,雖然港人北上消費已成為新常態,但實體書店的體驗價值與專業選書服務仍具不可替代性。為提升參觀體驗,不少參展商推出特色佈置,其中商務印書館特別打造懷舊士多攤位,設置復古汽水販賣機模型,並設立非遺食品書籍專區,與本屆書展「飲食文化」年度主題相呼應。此類創新展示方式獲得參觀者正面迴響,開幕首兩小時已吸引大量讀者駐足。
學生讀者與文化活動概況
適逢暑假開始,書展首日迎來眾多學生讀者。就讀中五的黃同學表示,特意選擇暑假第一天前來參觀,已預算約2,000港元購置參考書籍、動漫周邊及限量文具。教育出版商的攤位前聚集不少家長與學生,其中最新出版的DSE應試指南與STEM教育叢書最受關注。牛津大學出版社展區負責人透露,今年新增「AI輔助學習」專櫃,展示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互動教材,開幕不久即有多組家長諮詢。
文化活動方面,開幕日舉辦了「飲食文學」主題論壇,邀請著名美食作家陳紀臨、方曉嵐夫婦分享飲食書寫心得。下午舉行的「非遺飲食文化傳承」工作坊,由本地老師傅現場示範傳統點心製作,吸引近百名參與者。大會同時宣布將於展期內舉辦超過50場作家簽名會,首日已有讀者提前預留位置,等候心儀作家到場。
官方參與與展場特色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親臨開幕日活動,逐一參觀主要參展商攤位,與出版業代表深入交流。局長在巡視過程中特別關注本土創作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出版物,對參展商推動文化傳承的努力表示肯定。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周啟良在開幕致辭中強調,今年書展特別加強數位閱讀體驗區,引入最新電子墨水技術展示設備,讓讀者體驗紙質閱讀與數位科技的融合。
展場規劃延續往年分區概念,但新增「大灣區出版」專區,集中展示粵港澳三地合作出版的精品書籍。台灣館今年擴大規模,帶來超過3,000種繁體中文出版物,其中文學類書籍佔四成。英文書區則引入多家國際出版社最新作品,企鵝蘭登書屋更設置互動閱讀空間,讓讀者體驗沉浸式閱讀樂趣。
防疫措施與便民服務
雖然香港已全面恢復正常社會運作,大會仍保持基本衛生安排。場內設置12個消毒站,提供酒精搓手液與口罩備用。主要通道地面貼有分流指示,工作人員會適時疏導人流,避免過度聚集。今年特別增設「無接觸付款」通道,支持八達通、支付寶、微信支付及信用卡拍卡支付,減少現金交易接觸。
便民服務方面,行李寄存處由往年4個增至6個,縮短輪候時間。速遞服務櫃台提供即時包裝與寄送,收費維持每公斤40港元起。新增的「書籍掃描預訂」服務讓讀者可先掃描條碼建立購書清單,離場前一次過結賬取書。大會手機應用程式更新實時人流熱點圖功能,協助參觀者規劃路線避開擁擠區域。
未來六日展期
根據主辦單位預測,週末將迎來參觀高峰,單日人流可能突破20萬人次。為應對人潮,大會已增加20%工作人員,並延長7月19日(星期六)開放時間至午夜12時。備受矚目的「名作家講座」將於週末舉行,內地著名作家余華將親臨現場分享創作心得,門票於開幕日中午已售罄八成。
出版業界普遍對今年書展持樂觀態度。天地圖書總經理表示,雖然電子閱讀日趨普及,但實體書展的社交體驗與即時互動仍具吸引力。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指出,香港讀者對優質內容的需求持續旺盛,專業類與深度文化書籍銷情看俏。隨著暑期消費旺季來臨,業界預期今年書展總營業額有望與去年持平甚至微升,展現香港出版市場的韌性與活力。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