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增長:表面擴張下的結構性隱憂
2025年第一季香港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3.1%,較2024年第四季的2.5%加速,創五個季度新高。然而,此增長主要由外部需求驅動:
- 貨物出口大幅反彈8.7%(2024年Q4僅1.3%)
- 服務輸出增長6.6%,主要受跨境金融及旅遊業帶動
但內部需求持續疲軟: - 私人消費開支下跌1.2%,連續兩季負增長
- 零售業銷貨值首季同比跌6.5%,反映本地消費萎縮
政府維持2025全年GDP增長預測2%-3%,但此預測未充分反映:
- 美國4月起大幅加徵關稅對轉口貿易的滯後影響
- 地產市場調整對投資的拖累(建造業GDP按年跌1.9%)
勞動市場:就業質量惡化的危機
2025年3-5月失業率微升至3.5%,就業不足率1.4%。更嚴峻的是結構性問題:
- 全職職位持續減少,勞動人口縮至380萬人(較峰值減4.2%)
- 青年就業:20-29歲群體就業不足率達5.7%,顯示高學歷低就業問題加劇
- 實質工資增長停滯,餐飲業實際收入較2018年降7.5%
消費市場:K型復甦加劇社會分化
2025年5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雖按年增2.4%,但呈現極端分化:
- 奢侈品(珠寶鐘錶)銷售增12.5%
- 民生消費(百貨/超市)跌3.3%-5.6%
香港大學「民間消費指數」顯示,中低收入家庭支出仍比2019年低9.9%,儲蓄率降至5.1%,反映基層財務狀況惡化
房地產:冰火兩重天的市場格局
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揭示:
- 豪宅市場(E類單位)價格僅較2021年峰值跌8.7%,流動性充足
- 中小型住宅(A-C類)價格暴跌24.1%,成交量銳減36.2%
- 租金回報率壓縮至2.09%歷史新低,削弱長期投資價值
公共財政:結構性赤字風險上升
2023/24年度財政赤字達1,392億港元(GDP的4.73%),主要受:
- 地價收入暴跌,僅完成年度預算9.2%
- 利得稅收減少11.9%(239億港元)
財政儲備降至7,231億港元,相當於12.8個月政府開支,逼近安全線下限
外部風險:貿易與金融的雙重壓力
- 商品出口5月雖增15.5%,但美國關稅衝擊尚未完全顯現
- 金融市場:主板日均成交1,098億港元,較2021年高峰跌42.3%
- 離岸人民幣業務:存款規模較峰值縮減18%,反映區域金融競爭加劇
政策困境:刺激與改革的兩難
港大《經濟政策綠皮書2025》指出:
- 現行「盛事經濟」措施對基層就業拉動有限
- 土地財政依賴症導致財政脆弱性上升
- 股市流動性危機需要中東資金等非傳統解決方案
復甦表象下的深層挑戰
2025年香港經濟呈現「外熱內冷」的扭曲復甦:
✅ 短期亮點:出口反彈、金融業韌性
⚠️ 中期風險:消費疲軟、地產調整、財政赤字
❌ 長期隱憂:產業結構單一、人口老化、國際競爭力下滑
政府需超越「保增長」敘事,正視結構性改革需求,特別是在:
- 產業多元化(加速創科發展)
- 財政重整(降低土地依賴)
- 社會保障(緩解貧富分化)
(數據更新至2025年7月,引用來源:政府統計處、金管局、港大經管學院等權威機構等)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