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館

尋找香港電影輝煌 港產片再度吸引觀眾

電影《無雙》的全球票房接近1,589億美元,成為國慶檔最大贏家,影片創作團隊均是香港人,保留了純粹「港味」。1990年至2000年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十年」,政治環境的改變和市場的日益縮小使香港電影一度沉寂,《無雙》的成功讓人看到新時期的港產片充滿活力。電影人只要發揮香港優勢,找到市場,「東方好萊塢」魅力依舊。 […]

閒聊館

香港紋身流變 從黑幫標誌到身體美學

上世紀70年代末,紋身在香港進入鼎盛時期,越南戰爭期間,香港幾乎每天都有戰艦停泊,士兵一靠岸,即奔紋身店,有紋身師傅回憶:「他們去打仗誰知會不會死,那時他們多數紋心形圖案,寫上妻兒姓名,沒地方去便買了啤酒上來等。」 […]

閒聊館

香港以多元包容吸引外籍女傭

在香港的外傭人口超過36萬人,早已經成為這座城市多元文化的一部分。香港豐厚的薪水、完善的傭工保障制度、多元自由的社會環境,讓她們把這裏當成了第二故鄉。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香港也越來越離不開外傭。 […]

閒聊館

王家衛與香港電影

香港曾因發達的電影業被譽為“東方好萊塢”,有著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造就了許多出色的電影製作人。但有作品入選BBC文化頻道“100部最佳外語片”的只有一人:王家衛。有的香港導演被批評為了迎合內地市場而淡化了本地角色,而王家衛是少數幾個不靠迎合特定觀眾群但仍獲得讚譽的導演。 […]

閒聊館

香港畫家的本土情懷和民族精神

藝術之於城市好比畫家為作品填了色,不少人說香港因為生活節奏太快,色彩灰暗,城市缺乏人文氣息。然而,快節奏抹殺不了特區政府為促進文化交流付出的努力,從西方芭蕾舞團的足尖藝術到傳統粵劇表演,再到近年興起的韓流、電競等新藝術形式在香港都能找到展示的舞臺。 […]

閒聊館

文學泰斗金庸離世 浪漫俠魂永留香江

先生一生頗為傳奇,身份眾多。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遊俠,中年遊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但他最喜歡的還是作家的身份,曾公開表示「什麼榮譽給我,也不及小說家好」。 […]

閒聊館

金庸:跨越地域和時代的華語武俠文學泰斗

如果說在華人世界只有為數不多的名字能夠在文學、影視、媒體、政商等多個領域擁有不分地域、貫穿時代的影響力,金庸算是其中一個。他是華語世界獨步天下的文化現象,他一個人就幾乎代表了一個文學類別,從香港報刊讀者到中國大陸電視觀眾,從平民百姓到國家領導人,從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商人到新世紀的歐美學者,任何一個會說中文的人都有可能受過他的影響。 […]

閒聊館

航空業衝上雲霄 外籍機師逐夢香港

隨著亞太地區對飛行員的需求日益增加,外籍飛行員也紛紛成為「港漂」一員。來自南非的Duncan Fuller從小就有一個飛行夢,經歷困難重重,他最終成為了一名飛行員。現在,他來到了香港,在這個國際大舞台中繼續逐夢。  […]